目前分類:紀錄片展演二三事 (3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飛快的,一年之末,是回顧的時候了。

若要說自己在2005年最難忘的電影經驗,無非是接了《無米樂》的台南推片、去了日本的山形影展、以及實地走訪了幾個紀錄片的拍攝地點,後壁鄉、三叉坑與貢寮。同時,我也參加了台灣幾個影展,台北電影節、海洋音樂影展、民族誌影展、高雄電影節、公視INPUT影展、烏山頭影展、南方影展,以及幾個學生社團辦的小型影展…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際競賽類:

Priz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J
ury: Sai Yoichi (President), Dominique Auvray, Jia Zhangke, Wu Yii-feng
評審團名單:崔洋一、
Dominique Auvray、賈樟柯、吳乙峰。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看到片名《我們迷獅子》,我眼花的看成《我們迷獅了》(迷失了),感覺這片名真是非常有意思,居然想到了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些什麼,真是別有用心、令人玩味。結果才發現是自己的一廂情願…(真是XD)

這是一個朋友拍的紀錄片,拍的是關於一群熱愛職棒球隊「統一獅」的熱血球迷(所以拍攝對象是球迷,不是球員)。也是我最近參加過的一次映演活動,是個非常好玩特別的經驗,我想就來說一說。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在電影院裡聽到那些狂猛奔放的音樂,總會不自覺的想從椅子上站起來吆喝一番,這或許就是音樂的魔力吧!

自我小的時後,表哥就喜歡聽西洋音樂看MTV台。《翻滾吧!男孩》的旁白說「追循哥哥對弟弟而言是很自然的事」,我對這句話超有感覺的。於是青澀學生時期,幾乎都是靠著音樂過活的,就連睡覺有時更是伴隨著嘈雜的搖滾樂。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部似乎在經歷諸多影展的籌辦洗禮後,幾乎不論規模大或小,都具有一定的水準與觀眾族群,所以在不怕沒人來參加的情況下,影展的主題與特色也就可以策劃得更多元,〈海洋音樂影展〉便是一例。往後或許會發展以其他不同「主題」為主的影展,譬如「性別影展」、「動物影展」、「運動影展」(我亂講的)之類的也說不定。這樣就可以一次看很多同主題但不同觀點的影片,既能增廣見識,也可深入剖析,真是棒事一件!

而一個影展能辦的風風光光,除了必須動員許多資源、人力,也得要靠許多單位的贊助才能順利籌辦,因此開幕來幾個重要人物說說話、上上新聞也是很重要的事情,我因為很想看開幕片《唱翻哈瓦那》就找朋友帶著我混進去了…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默片時代以降,音樂與影像的密不可分似乎註定了它倆的緣分。過去電影仍處於無聲時代時,電影院螢幕的前頭,甚至有一席專門給樂隊現場演奏的場地,當然也有配音員是躲在幕後偷偷的發聲。經典歌舞片《萬花嬉春》也正用此為題材,有趣的呈現那個電影與聲音的過渡時期。想像過去那個時代,樂隊即興演奏配上影像獨有的節奏感,想必是種刺激又富臨場感的經驗。

「音樂」在電影中所扮演的角色,自然也是不必贅言的重要了。〈海洋音樂影展〉開創了台灣第一個以「音樂」為主題的影展(並且是免費入場),也幾乎蒐羅了國內許多紀錄歌手、樂團的紀錄片,對觀眾來說實在是一大福利。我在一連看了好幾部樂手傳記、演唱會實錄、MV競賽、熱血樂團追夢等等的影片後,卻在看完《親愛的,那天我的大提琴沉默了》後,突然想起了一部去年看過的紀錄片…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說法:「包場的意義是某團體對影片有認同,願意以比較大的金額贊助」。

2004年的九月,是全景映象季最熱鬧的時候,也是我第一次聽到「包場」這回事。然而後來才經過管道得知,其中有一場《生命》被某政府單位包場,結果偌大的200人廳院,才坐了稀稀疏疏不過十幾人。說給我聽的人很氣憤,我也驚訝的睜大了眼睛…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胡台麗導演的新片《石頭夢》上真善美戲院熱映著,紀錄了榮民劉必稼與他的社區、家人。看完的當下除了感動卻有些困惑,而又經過政治人物、媒體的渲染後,我內心滿是對現實的絕望。

首先,我對於《石頭夢》困惑。《石頭夢》的主題是「石頭因含多種礦物質,幻化出美麗的內在風景;台灣因擁有多元族群,才展現出強韌的生命與豐富的文化。」片裡的隱喻不言可喻。然而片子的結尾卻強加探求一起生活了30幾年的繼子阿興究竟是用「叔叔」還是「爸爸」來稱呼劉必稼。胡台麗一邊隱喻族群融合早已在台灣社會默默進行已久,但又一邊用「叔叔」、「爸爸」的稱謂問題來挑戰早已有默契的「父子關係」。而這個父子關係就如同族群融合早已在家庭、社會上行之有年,這樣的追問,不也與影片的主題有所矛盾嗎?也讓人感到導演與被攝者的生硬尷尬。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為一個熱愛紀錄片的觀眾,為了參與這兩年一次的紀錄片盛會,特別搭車北上,寄宿他居。在這七天的影展裡,觀賞了超過三十部影片,聆聽了五場專題座談會。經過了兩個星期後,回顧起上一期在紀錄片映像報所寫的文章,不免覺得有些嚴苛與流於情緒化,不過也或許必須在那樣的情境下,才能吐露出一些會因為時間而漸漸被埋藏在心中而將永不顯露的想法吧!

當然,紀錄片雙年展肯定是台灣現今或往後都極為重要,而且是不可或缺的影展,希望藉由這兩期的所有的文章內容,能對影展本身有一點助益,並且請相信,所有的批評與建議是為了讓影展更完善、美好。以下幾點是我個人對於紀錄片雙年展衷心的期盼與建議。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四屆紀錄片雙年展主題含括了「凝視死亡」、「比紀錄片還慢」「介入媒體」、「天窗」與競賽類單元,國內外共122部影片,為期七天,一口氣帶給影迷們停不下來的思考與奔走。這的確是一個很大型的影展,在執行或實際面上也難免會有一些過失與未盡周詳之處,而這些問都是影展過後最易浮現的,但在影展某些設計上我卻不免覺得有奇怪,並且質疑它的立意與初衷是否還堅定不搖呢?

自己給自己的困境

雙年展已落幕,獎項也已頒發。但若仔細觀察一下入圍的名單,將會發現到在「國際競賽」與「亞洲競賽」的類別中,沒有任何一部紀錄片是由台灣攝製的。我當然不知道原因,只是認為可惜與詭異,而官方發出的新聞稿上清楚寫著「入圍「台灣獎」之所有作品,亦將推薦給國際競賽評審委員決定是否入圍「國際競賽」單元」。雙年展將象徵台灣紀錄片最高榮譽的「台灣獎」頒給了《無米樂》與《再會吧!1999》,但卻連一部也無法進入「國際競賽」,這豈不間接說明了好壞的評比。如此一來,台灣影片無法與國際有任何交軌與競爭的機會,既然是標榜的是「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那麼總該提供一個平台讓來自國外的嘉賓(評審)看看台灣的紀錄片是如何如何的吧!

而概略的從影片內容中比較,實在不難發現多半國外的影片不僅僅頗富創意,甚至在技術上相當成熟,展示出了背後強大的技術支援與財力。反顧台灣,卻多是以個人或小組(非團隊)式的單打獨鬥,使用DV拍攝的佔絕大多數,將「貧窮」美學幾乎發揮到了極致。列舉出這點並非要評比影片的好壞,而是想突顯在「資源」上的極大差異,尤其當我在頒獎會場,看到公共電視紀錄觀點的製作人馮賢賢小姐宣布在亞洲競賽類別增設了一個「公視獎」,將贊助獲獎導演部分資金以便拍攝下一部作品,我實在納悶到了極點,台灣的紀錄片工作者個個苦哈哈,苦尋不到資金繼續拍片,而這樣的贊助合約就硬生生的被日本導演給拿去。台灣紀錄片環境一點都稱不上好,這種獎項的設立與頒發能否算是自己給自己的巴掌,這種困境,叫人情何以堪啊…挑戰台灣‧邊緣消音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座落於台南縣官田鄉烏山頭水庫旁的台南藝術大學(前台南藝術學院),不僅風景優美、四周寧靜,更有著許多「全台唯一」的研究所,而其中最著名的「音像紀錄所」,更可稱為台灣紀錄片的最高學術殿堂。而每年約十月中旬舉辦的「烏山頭影展」,就是以紀錄所學生的作品為主,驗收每學期結束後經過一個暑假的作品成果,而其所在六月時也有個校內放映,讓老師們評論作品並打成績分數。

這次難得有幸踏入此校觀賞「烏山頭影展」,也才對南藝紀錄所有更深層的了解。撇去動畫片,這次共有33部影片「參展」。先不論影展的操作與設計,這樣的馬拉松式放映要全部看完也必須著過人的體力。我約看了一半數量,參與了幾場論壇,又看又聽、又聽又看,頭居然不知不覺的開始偏移,歪歪的看著前方,腦袋裡開始有著諸多的想法,影展結束後,才驚覺這些想法原來是自己的「偏見」,不過這至少也可以算是個人參與影展的小小觀察,我想用條列的方式的慢慢寫出來,煩請各位忍耐閱讀。

一、.烏山頭「影展」?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某天與朋友相約總統戲院,望著滿滿人潮真是開心,一方面卻不知該怎麼適應戲院爆滿的氣氛,有著一些些內心的矛盾。開場不久,看著三兩遲到約20分鐘才進場的觀眾,又聽著後面有點規律的輕輕打鼾聲,原本被自我意念所幻置的漆黑戲院,煞那間卻像是不知誰狠心惡作劇的打開所有的光燈,然後再大聲呼喚那個獨自留在幻境的我,彷彿說著:「醒醒吧!這就是現實」,重重的訓了我一頓。我低著頭,默默無語,也不知道該說什麼…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都明白電影中所可能涵蓋的知識與力量,每個人走進戲院,當然也帶著各自的期望與目的,但在過分商業的運作機制之下,重金的包裝與行銷,連絕對奢華的影城也出現了(台北大直六福皇宮大千電影院),週邊飲食的販賣,俊美的明星巨形看板,使得大眾往往忽略電影除了娛樂之外的其他價值,「電影」被操縱成為一種理所當然的「商品」,而「看電影」這樣的行為,更直接成了一種純粹消費行為。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