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觀後心得‧評論 (7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許久之前我是個單純的影迷,然後因為一直寫電影評論漸漸變成俗稱的影評,後來我陸續做了許多和紀錄片推廣策劃有關的工作,也跑去國外看紀錄片影展好多次。很意外地,今年在偶然的機會中接下了紀錄片雙年展影展統籌的工作,主要負責節目的策劃還有很多很多,花了一年的時間……

這算是我的第一次,時間雖不是很長,但卻是嘔心瀝血呢!也很認真的去完成每件事情。我要說的是,今年我們很用心挑了許多非常棒的影片,如果不好好的宣傳就真的太可惜了,所以我寫了這篇推薦片單,期待能有點效果。前十名按照自己喜好程度排行順序,其他按照單元推薦!都很值得一看。所以沒有什麼冷門場熱門場的區分啦!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對我來說,『第三世界』的意義是『思考的方法』及『解決問題的方法』,舉例來說,車子在路上拋錨了,『第一世界』的人會舉雙手投降,但如果是菲律賓人的話,在附近的人都會靠上前去,用盡所有的方法要解決這個問題。…所以,『第三世界』這句話指的是『彈性的思考方式』以及『軟性解決的智慧』。」─Kidlat Tahimik

--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者E. SAN JUAN, Jr.在一篇介紹Tahimik電影的文章中提到:「也許可以這麼說,Tahimik的電影都和記憶的創建與銷毀有關,他的作品以一種批判卻同時具有創意的方式,思考著在國家的歷史中,什麼是必須保留給後代,重要而有價值的記憶和事件。」(註1)

--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歷了六年多,修剪了30多個版本,在獲得國藝會的部分補助後,吳星螢終於完成了這部紀錄反高學費運動的紀錄片《粉墨登場》,並在2009年的9月底展開了獨立巡迴映演,從台北的典藏藝術空間出發,採取售票方式,靠著賣力的宣傳和口碑相傳,在全台映演了超過40場,吸引了超過2000名觀眾。

吳星螢笑稱自己的紀錄片為「芭樂紀錄片」,希望能跳脫出一般觀眾總將紀錄片視為沉重、嚴肅的印象。片中雖以議題導向,涵蓋著對高學費的發想與探討,但更多卻著重在運動夥伴間的同志情誼,以及生命所經歷中各種酸甜苦辣。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皇帝的玩具箱》是台灣公共電視與ARTE法德藝術電視台首次合作所完成的藝術紀錄片。ARTE電視台是全世界公視的指標,他們不僅提供平台播放前衛、實驗性強的各種影片,同時也在全球各大影展或論壇成為投資者,贊助優秀的影像工作者完成他們的作品,這次合作可謂意義非凡。

而另一個難得的是,他們要進入故宮博物院,並設法說服故宮提供名貴的古物,接受紀錄片的拍攝案。這當中包括複雜的行政手續、觀念的溝通、合約的擬定、前製的研究、歐洲台灣文化的差距……等等,光是這些,所付出的心血就令人難以想像。這也使得《皇帝的玩具箱》最終歷時兩年,所有人都非常期待最後的成品。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90年代中葉之後,台灣紀錄片的發展向前躍進了一大步。第一所紀錄片學術單位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所在1996年成立、首屆台灣紀錄片雙年展(TIDF)於1998年創辦、1999年公視專門播映紀錄片的「紀錄觀點」節目開播,由政府委託民間團體主辦的「地方紀錄攝影工作者訓練計畫」也在1995年至1998年間培育了許多人才。

許多年之後,另一波高潮再起,不少紀錄片紛紛躍上院線市場,台灣紀錄片也漸漸開始被民眾所熟知。假如提起了《翻滾吧!男孩》、《生命》、《無米樂》……等影片,相信許多觀眾一定會點頭如搗蒜,直說這些紀錄片有多麼好看,然後聊起因為看了這些紀錄片而帶來的快樂、感觸或是啟發。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當你拿到紀錄的工具,紀錄什麼會最有價值?這樣的思考根深蒂固的在我的內心裡。我會認為去紀錄外在的,我們所不了解的東西,那些被忽視的、快消失的、被踐踏的、被壓迫的最有價值,也就是所謂弱勢者的部分。因為那些有權勢的人,已經有太多資源在他們身上了。照顧那些沒有被媒體照顧到的人,是我從做記者以來就一直抱持的思維想法。」

當我們談到拍攝紀錄片的選擇和題材時,蔡崇隆如此奮力地說著……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紀錄片《赤陽》的開場,是導演陳志和拿著攝影機拍攝自己的年邁叔公。八十幾歲的叔公搭著拐杖,體態瘦弱。他以緩慢的動作翻箱倒櫃找出以前在南洋從軍的泛黃照片和書信,然後用虛弱的聲音訴說著過往的故事……

《赤陽》所記錄的,是二次大戰末期,日本政府徵召台籍青年投入太平洋戰爭,許多台灣人被枉殺或冤枉淪為戰犯的故事。這段歷史鮮少有人知道,在拍攝的過程中,導演也才赫然發現自己的叔公原來參與了這段歷史,於是開始紀錄叔公,希望以口述的方式傳承歷史。但令人遺憾的是,影片還未完成,叔公就過世了。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打開電腦後,林建享從我的最愛中找出「台灣社會人文影音資料庫」網站,接著鍵入關鍵字「打獵」。看著螢幕出現獵人獵殺動物的畫面和分鏡描述,林建享露出燦爛的笑容說:「你現在看到的,都是我的青春。」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接下評審工作之後,一直處在某種焦慮狀態。一來,本屆南方影展紀錄片投件數量多達80部,和往年較不同的是,這次更包含了18部來自中國、香港的紀錄片;二來,只剩下一個月的看片時間,要記住所有影片的內容,對體力和腦力都是一大考驗;三來,擔任評審工作總會有許多自己強加給自己的無形期待和壓力。

為了逃離這份焦慮,我一直等待著評審會議的來臨。林泰州老師、許慧如導演和我,經過三個多小時的討論,終於挑選出了10部入圍影片。名額的限制,對每位評審來說都是痛苦的難題與掙扎。每每當討論僵持不下時,有時就必須以近乎抽絲剝繭的嚴苛態度來檢視作品。這對我來說,其實是極為難受與難為的心情。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由加拿大電影局(NFB)和Eyesteel Film公司一起投資製作的《Remix宣言》(Rip: A remix manifesto),是部觀念創新、思緒清楚、又頗富娛樂性的紀錄片。2008年時,先是在全球規模最大的阿姆斯特丹紀錄片影展(IDFA)裡得到了最佳觀眾票選獎,進而開始展開全球影展和電視台的放映之旅,獲獎無數。

我在2009年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YIDFF)終於看到這部大名鼎鼎的影片。影片開始之前,導演Brett Gaylor上台向觀眾打招呼,他開玩笑地說電影裡有俗稱的「好人」和「壞人」,當好人出現的時候,觀眾可以盡情喝采或尖叫,當壞人出現時,則可以開他汽水,用力的噓!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童年流水
潺潺若止
帶走浮萍落葉
不帶走水底沉甸甸的小石    ─《野球孩子》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訪問、整理/林木材、Kite

木:關於《野球孩子》,放映週報先前有做過很棒的訪問了,這次主要就針對其他的部分進行訪問。我想先請導演先談談開拍《野球孩子》時的前置作業是如何進行的。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歷史題材,常常是紀錄片裡的重要主題。一般而言,在傳統的觀念中,紀錄片總強調著社會意義,被認為題材必須和社會有所關連性或前瞻性。然而,隨著時代的推進,紀錄片本身所負載的社會使命或關注主題,事實上也因為各種不同的要素(如社會氛圍、攝影機的進步)而開始有所改變。

像是過去總被認為小眾、耽溺的自拍或家庭電影(home movie),近年來成為一種新興且越趨重要的創作趨勢。這些個人的故事看似與大眾清淡無關,但每一則從獨特視角出發的私密故事,代表的就是每一位常民的生活故事。在歷史的意義上,他們挑戰著過去那些經由「書寫權力」的選擇後所決定呈現的大歷史,卻也同時進行補充和組合,嘗試著在大歷史中騰出自己的位置並擁有自己的記憶。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許多人把2004年、2005年,甚至2006年紀錄片(包括《跳舞時代》、《生命》、《翻滾吧男孩》、《無米樂》、《醫生》、《奇蹟的夏天》…等等)上院線獲得高票房和好口碑的現象稱之為「熱潮」,也有人盛讚紀錄片將成為台灣電影的「新希望」。無論這些說法是否公允或過誇,在這段期間裡,確實因為許多事件開拓了社會大眾對於紀錄片既有的看法和認知。

而2007年,作為緊接在這紀錄片「前所未有」熱潮後的一段時期,台灣紀錄片於這一整年中的表現和發展,除了將與過去產生對照意義,它的重要性與獨特性,其實也在於無法與這段熱潮切割。換句話說,綜觀來看,2007年台灣紀錄片種種事蹟的最大意義,將是重新認識這波「熱潮」,以及為這段時期在台灣紀錄片的發展史上定調。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訪問、整理/林木材

《沿江而上》在去年(2008)的台灣金馬獎奪得了最佳紀錄片。但事實上,在金馬獎的歷史裡,鮮少有國外的片子來參加,紀錄片獎項在金馬獎中也不太被重視。導演張僑勇是在加拿大長大的華人,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台灣人,此片當時也在日舞影展、阿姆斯特丹影展…等大放異彩,奪得不少獎項。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拖拖拖,懶懶懶。這篇文章雖然不算正式,但是放在心裡很久了。終於,在這個失眠的夜裡,我要一股作氣的寫完。但,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而失眠也說不定,希望寫完之後可以好好的睡覺。

總之,這篇雜文是要來談談自己對2008年紀錄片的參與體會和觀察。我不是一個紀錄片拍片者,而比較接近推廣者。某種程度上,選擇以推廣和評論的方式來表達對鍾愛事物(紀錄片)的熱情,大概也是明白了自己的性格和天份適合做些什麼吧!就像不能勉強每個人都喜歡吃青椒,或是背上背包就可以到處去旅行一樣。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拍電影不能作為治療嗎?電影不是一直在處理這類問題嗎?」電影裡的電影導演不只一次這樣發問,不只一次想透過藝術創作治療自己的創傷……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座談時間:11月12日pm 8:00~9:30
主持人:林木材(影評人)
來賓:朱賢哲(導演)、賴孟秀(製片)
地點:倉庫藝文空間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雖然最近最熱門的話題都是金馬獎,但其實我的心裡卻都仍掛念著「社區導影」的那些參與團隊。「社區導影」是全國社區大學促進會第一次舉辦的影像競賽,參賽者是全台各個社區大學的學員團隊,每部作品約15分鐘,都是在兩個月內完成的短片。我很榮幸受邀擔任評審,並與黃英雄老師和鄭文堂導演共事。看完了這些初試啼聲的非專業素人作品,其實帶給我很多的想法和刺激,當然,我也有自己的觀察和意見,以下就是我的評審感言。

--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1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