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觀後心得‧評論 (7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時常想著這麼一件事:「當災難結束後,假使不是置身其中,那麼多久會忘卻這件事情、這個教訓?」

時間一久,媒體關注在九二一地震的程度也隨之降低,而《梅子的滋味》不僅完整紀錄了整個災後重建的過程,其中更帶入許多諷刺性的事件,譬如政客的作秀、政府允諾的措施遲遲無法實踐…等等,而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則是有許多民眾抱著獵奇的心態,不顧危險的紛紛開車往山上觀光,如此的舉動,也使得災民轉為小販,期望可以發一筆觀光財,如此畸形的文化也讓整個重建過程更加緩慢,而這整個結構性的大問題,當然是必須靠著「團結」與「實踐」才得以解決。礙於現實生活,人們卻又不得不自私,表面上看來的草根性不服輸精神,放大在整個必須合作的重建過程看來,卻成了最大的絆腳石,令人心傷心痛更感無奈的也是如此,彷彿地震後震出最大的問題,並非是環境與地理上的,而是人心。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步出戲院,拭去眼角幾滴未乾的淚水,仰望著天空,風輕輕的吹過,想起《生命》裡主角們用生命所賜與那難得的禮物,微微的笑了…

吳乙峰的《生命》將我們拉回到九二一的現場,訴說四個家庭在面臨痛失摯親與家園破碎的雙重災難時,如何重新面對人生,並用各自的方式填補生命中突然斷裂的缺口。影片同時也穿插著導演與自己中風父親的情感糾葛,並檢視自己的過去。《生命》所欲探討的議題,遠遠跳脫出因地震而生的沉重哀傷,而是透過凝視死亡、離別、絕望與生存間的拉扯,探索著關於生命意義的課題。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約四年前,跟幾個不怕死的朋友開始很用力的想要擠進紀錄片的圈子,而文建會正好在舉辦紀錄片營隊的徵選活動,當時靠著關係冒名頂著「美濃愛鄉協進會」的名號,粗造爛製了一份關於農民去都市做生意失敗,而回鄉開始耕作的企劃書。

然而,當時其實連「紀錄片」是什麼,都沒有個清楚的概念。小組的組員們,有的甚至連名字都叫不出來,徵選的後果當然可想而知。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媽媽…」、「媽媽…」,聲聲柔和又略帶磁性的旁白,呼喚著心裡最深層、最私密的內在情緒。只是不論再怎麼樣的呼喊,媽媽逝去的事實、一九九九那一年,卻也成為記憶中最沉重、最深刻的一部分了。

《再會吧!一九九九》利用許多充滿意象的空景,加上作者內心的誠實剖白,攝影與構圖非常出色,成功營造出一種詭譎、灰暗,但卻也迷人、令人無法自拔的氛圍,就像黑洞般,觀影的個體將被影幕吸入,進入作者內在的心境,一同體會這段對於親人的追思。這部獨具創意且個人風格濃厚的紀錄片,不論在形式與風格上,都與一般傳統的紀錄片差異甚大。首先是作者的涉入,在強調「真實」魅力的紀錄片中,作者的涉入往往可能改變原有人、事、物的狀態,或是操弄著真實,以達到作者的意圖。導演吳靜怡雖然涉入的程度非常多,但影片散發出的氣息卻是真摯、誠實的,這是無法欺瞞造作的。而紀錄片到底要多接近「真實」才可被稱為紀錄片,也早就沒有明確的答案了。其次則是題材的選定,對於要描寫這樣較「抽象」的情感,如何用影像轉為實質上的描述,則為另一種突破,跳脫出了以人、事、物,為主的範疇。在這短短20幾分鐘的片子裡,實在充滿著驚人爆發性的影像張力,《再會吧!一九九九》的形式、風格與內容的獨特與個人化,將此類型的紀錄片發揮到了極致。

親人的去逝,總容易成為心頭最難撫平的傷痕,面對這一塊「陰影」,是不是只能藉由僅存的影像、照片,企圖從中找出一絲絲的蛛絲馬跡,藉以追思與回憶。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八歲的記憶,跟二十五歲現在不願意長大的我,一次重新自我認識的過程。」─ 李家驊

瞳孔裡微微閃著燈光所映射到的亮點,放眼看去,映入眼簾的所有人,都給予他們一個形體,一個區分,與一個印象。當我們用這樣的方式看待著別人,也想著他們是用同樣的方式看著我們,於是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形象,理所當然成為討好別人的第一要件。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種一棵小樹有我來照顧,風來吹,雨來打,小樹小樹不要怕,我陪你一起長大…」。孩童輕輕唱著歌,望向殘破的教室與校園,期盼有著翅膀飛上天空,看看白雲,看看大地,看看這片滿目瘡痍的家園…

921地震震垮了許多的房舍與建築,包括南投縣鹿谷鄉內湖村的迷你學校─內湖國小,但它卻從未震垮我們堅強的意志與生命。遷校勢在必行,在各方建議之下,在森林裡蓋一所生態小學的夢想逐漸浮現。新校的預定地卻是台大的實驗林地,此時雙方產生爭議,村民們開始團結爭取,展現了難得的韌性與生命力,究竟「森林之夢」能否成真呢?逐夢的孩童與大人們熱切地期待著。

長達四年角力拉扯中,村民與台大林管處之間遲遲無法達成共識,加上行政程序上的延緩,各方力量的介入,使得這個單純的夢想變得遙不可及。樸實的鄉民與學術權威台大之間的對立,甚至也暴露出了學術專業判斷與在地紮根觀察的差距,更帶出了許多包括殖民、土地權限、綠色環保等議題。知識份子的傲慢及政治力的刻意介入,相較國小師生的天真夢想,顯得諷刺許多。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媽媽邊掉淚邊說著:「別人可以看不起你,但自己不可以看不起自己!」

「我永遠忘不了當時激動的情緒, 我強忍著淚水,壓抑著內心的感受,淚緩緩的在眼框溢出。影片結束後,我甚至無法即刻站立,只能靜靜的呆視前方,那是我從未獲得過的感動!」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每個人都曾經有夢,但是夢是不是真的只是夢呢?

對於貧民窟的黑人來說,要脫離這個貧困的環境,最好的方式就是憑藉著自己的天賦,進入職業運動界,而愛打籃球的小子們,更有著進入NBA的夢想。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藍藍的,好高好遠…

幾片被風吹散的雲,像棉花糖一樣,一絲一絲的,淡淡的,輕輕的。
仰望著天空,隨著微微吹來的風,彷彿看到了什麼在藍色天空後面…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想大家看到《50-50》的標題,應該頭上會冒出一些問號,因為這部影片並非是主流電影,這是我參加社區大學紀錄片巡迴展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紀錄片,至今已經兩個月了,拖到現在才寫感想,實在是因為「懶」,以下是影片的介紹與觀影後感想。

如果你常常收看極限運動的節目,你就會知道《50-50》(fifty-fifty)的意思,意指滑板雙邊雙輪可以在橫桿上保持平衡與快速滑動,體育頻道ESPN主播常說;「又是一個漂亮的滑動平衡」。
《50-50》就是在敘述一群滑板少年的故事。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紀錄片的先驅吳乙峰導演,過去作品 有《月亮的小孩》、《李文淑與他的孩子》、《陳才根的鄰居們》等等,而睽違近乎八年之久後,利用《生命》一片,回首過去並帶著大家凝視生命。

一部紀錄片用著「生命」兩字作為片名,感覺是極為沉重的。在人的一生當中,一直以尋找生命真諦為目的,然而即使生命到了盡頭時,我們真的找到了嗎?《生命》訴說著四個因921大地震而震碎的家庭,如何在痛失摯愛親友後,
重新面對人生並且勇敢的走向前,同時穿插著導演與自己中風父親的情感糾葛,檢視自己的過去,《生命》令我流下了感動的眼淚。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紀錄片之所以撼動人心,往往是因為「真實」。然而在1999年所發生的科倫拜校園事件,當時更是壓迫、震撼了整個世界。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喪心病狂般持著槍,在學校圖書館裡瘋狂的掃射,殺死十四位學生和一位老師,另外還傷及無數個人,最後兩人舉槍自盡,似乎要對這世界控訴些什麼。回溯這段震驚世界的歷史事件,不免令人心有餘悸,但至今,此暴力事件的動機,仍然是個謎。

還記得導演麥克摩爾在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時,在頒獎台上破口大罵「布希先生,你真可恥」嗎?《科倫拜校園事件》以此校園事件為主軸,帶領觀眾們走訪各州各國,從歷史、國別、文化甚至是音樂等面向出發,企圖探究槍枝氾濫的嚴重性;槍枝的合法性難道就是慘事的肇因嗎?但在加拿大犯罪率卻低的許多。是因為美國的歷史中的血腥革命,還是因為行事作風大膽的歌手Marilyn Manson的狂野搖滾?影片中不停的拋出問題,再利用反覆的辨証加以推翻,這些影片中所提供的答案也許不確切,但飛機撞倒了雙子星大樓、美國強力轟炸他國、六歲的男童開槍打死了六歲的女童,這一切駭人聽聞的事件,確確實實是真正發生的。縱然麥克摩爾只是直觀式的捕捉了片面的真實,片中仍不難看見一種緬懷社會與力抗霸權主義的精神。而所謂的「美國精神」,也只是集體記憶建構出的一種假象,一種藉口。此片是對現今社會最勇敢與最嚴厲的批判。

動畫、快速剪輯的敘事手法,加上導演獨特大膽的觀點,使得此片獨樹一格。強烈主觀不免讓人懷疑其真實性,也就因為如此,觀眾們更能看清一切,而非只是一昧的盲從,更能從諸多的線索去反思整個社會、世界,這也是此片導演最最最高超的一種手法。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冤旺阿!」陣陣淒厲的嘶喊聲,穿刺了每個人的心。

人權團體為了蘇建和等三人的自由極力的到處請願奔走,因為此案的疑點重重,其歷任的法務部長馬英九、廖正豪、城仲模、葉金鳳、陳定南皆無法妄下結論,這三人於是被囚禁了十年;曾經是鎮暴警察的盧正,卻因為靈媒的介入辦案,成為詹春子命案的頭號嫌疑犯,在僅僅36小時的拘留審問下,盧正的說辭從否認轉變為承認,重看疑點重重的的犯案推演錄影帶與一份矛盾百出的自白書,更牽扯了員警辦案過程的利誘與暴力刑求,盧正就這麼被速審速決,成為司法辦案程序瑕疵中的白老鼠。

長期一直是眾人注目焦點的蘇建和案,當法官當庭宣判蘇建和三人當庭無罪開釋,媒體記者幾乎擠暴了整個現場,無一不爭相報導,對蘇建和三人來說,幸運的是經過了長達十年的訴訟,終於喚回寶貴的自由;在蘇案開庭的審理期間,總有一對姊妹身披白布條,白衣的胸前大拉拉的寫著司法殺人,靜靜的坐在法院門口,表達著內心的不滿與悲痛,他們即是盧正的姊姊,盧菁與盧萍。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幸福」的定義到底是什麼?相愛的人在能夠一起,接著套上結婚鑽戒,許下永遠的承諾,你愛我,我也愛你,在大家的祝福之下,深情的一吻,愛情至死永不渝?

2001年6月26日,台灣法定同性戀者可組家庭,並可領養小孩,佑生與他的另一半葛瑞因為愛,美國、台灣兩地奔,湯姆和漢娜這對女同性戀,簽下了彼此的契約書,答應互定終身,成為台灣第一對同性戀伴侶。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