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原本以為只有高雄電影節會傷透了我的心,
可是經過這幾天參加台北電影節的經驗,
真的,它也讓我傷心了。
我在網路上和影展的幾個會場碰到了朋友,
談論到台北電影節時,居然都異口同聲的表示失望。
這些失望無關影片究竟有沒有符合期待、好不好看,
而是在影展放映的品質與執行上,真的出了好多不算小的問題,
這幾乎讓身為觀眾的我們無法容忍了。
關於《惡女花魁》臨時撤片風波,究竟是片商還是北影節單位的問題我先不談論。
但放映時斷片就有不少次,影片也「失聲」了好多次,
默片的放映速度也不符,導致影片節奏變快,片長縮短。
更扯的是,播放dogma影片《窗外有情天》的時候,居然放錯拷貝,
放到了舊版的英國片《窗外有情天》,
天呀!我第一次聽到這麼扯的事情,這實在實在太爛了!太不注意了吧!
我光是聽轉述就怒阿怒阿,無法原諒!
我參加的其中一場《我的24小時》,現場也幾乎像沒大人控制一樣,
媒體記者不停的干擾延遲觀眾看片,也還要給好多不相干的人講話,
影節要配合宣傳我知道阿,但也請要尊重觀眾啊!
我也聽說了好多買了「護照」的朋友反應,
他們在某些場次根本換不到票,
為什麼呢?
因為保留的座位太少了,再加上要分給貴賓卷、公關票,
持「護照」的人真的會很吃虧,
話說回來,這應該也算是籌備時的疏失,
沒有那麼多座位,就不應該發售那麼多護照,
而且事後才聲明開幕片、閉幕片,護照不適用,
這叫排隊買護照的人情何以堪?
對我這個喜歡看電影文字的人來說,
官方網站也沒有提供任何的影評,
官方部落格即使有,但也大多是些不痛不癢的文字,
有看跟沒看其實差不多。
(今年北影節有徵新生代影評人,但奇怪的是,
除了看文字作品外,居然還要面試,到底是要面什麼鬼呢?早知道我就去面面看!)
往年都有出一本小冊子,
專題報導導演及這各國家的電影概況,
今年應該是沒有這項產物了。
而令我最生氣的一點,
頒獎典禮居然是關起門來只能給電影人士參加,
唉,我真覺得好失望。
往年在中山堂那樣子讓觀眾和電影人一起的頒獎,
才能讓觀眾知道今年有什麼樣好的作品受到了鼓勵,
導演的感言也才能對觀眾發表阿!
這真的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主辦人,你懂這件事情(對觀眾)的意義嗎?
今天我去參加鴻鴻導演的《穿牆人》映演加座談,
我知道時間有限,但某個女觀眾要發言時,
游女士竟然就像指揮官一樣指示工讀生把女觀眾手上的麥克風拿走,
我覺得好尷尬難堪。
假如我是那位觀眾,我真的會覺得沒有被尊重。
對不起,我知道太嗆而且太直了,而且我好懷念往年的台北電影節。
假如你是主辦單位的員工,
請你也能諒解的我的不滿和氣憤。
還是,或者,
其實你也很不滿?
--
﹝人物專訪﹞2007台北電影節熱鬧開幕 幕後推手游惠貞:
http://tw.movie.yahoo.com/spotlight/d/a/070629/5/74p.html
參與2005高雄電影節工作心得
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article_id=2489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