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指一一捲曲,中指、食指與大拇指輕輕碰觸,留下一個空心的縫隙,彷彿一只海盜專用的單眼望遠鏡。輕輕地放到眼睛上頭,接著眨起另一隻眼睛,透過指尖圍成的圈柄,向外看去,這是《囧男孩》的第一個鏡頭。

透過這樣特殊的「看」(動作),彷彿暗示著觀眾不要以一般世俗的眼光來看待這部電影,而要看的遠、看的深。也果真如此,隨著劇情慢慢的推演,《囧男孩》裡那調皮搗蛋、難以管教的孩童主角們,原來都是在失親的情況下成長的。而社會上普遍對於隔代教養(甚至單親家庭)的偏見看法,正在這樣「看」的動作設計之下,輕輕自然地褪去了尷尬的嚴肅外衣。主角們的嬉笑打鬧,其實要喚醒的是每個人深藏於內在的童真。

接著,《囧男孩》開始著一連串孩童們對於「異次元」美好的嚮往與想像,這些故事,都是從大人們那聽來的。他們收集電扇,乘著人造風,說著再見從地面起飛;他們努力收集著金錢,要搭乘樂園滑水道一百次溜進異次元世界裡。但通往夢幻與超現實烏托邦的必經途徑和能力,竟不是無盡的天真想像力,而是在現實世界裡實際又有效的方式。相對的殘酷,儼然暗示著通往異次元後的未知與不安。

縱然如此,追尋「異次元」之於《囧男孩》,仍像是以宿命的姿態而存在的前提儀式一樣,不可不去。於是影片中騙子一號與騙子二號所做的小奸小惡,甚至是彼此之間因為誤會而犯下的錯誤與遺憾,透過導演楊雅喆寬容的理解和超現實的筆觸,都不再是一種罪惡或負面的示範,反而是一種對深層慾望的坦白和誠實。

「長大,不等於說再見。」當長大後的主角依然堅守著異次元的傳說,甚至成為通往異次元途徑的守護者,並且再次做出同樣的圈指觀看動作時,也許那些曾經經歷過的痛苦和悲傷,那些因為衝動而併發的眼淚和遺憾,都將昇華成為一種令人堅定的幸福。

於是《囧男孩》所告訴我的是,坦白是生命裡最篤定的態度,而天真,則是生命裡最重要的動力。即便,我們都無法停止長大。





--
呼,我多麼喜歡這部電影呀!
《囧男孩》:http://www.wretch.cc/blog/orzboyz


我早在八月底就先看了試映,非常喜歡,喜歡到不知道該怎麼寫。
很謝謝導演邀請我去看這部影片,謝謝《囧男孩》帶給我的一切!
好想再看一次呀!



另外,也恭喜《海角七號》票房破五千萬!
台灣電影真好看,哦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