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每寫這類年度回顧的時候,都覺得這樣的排名似乎在展現一種個人品味。當然,對影評來說「品味」似乎是必要的,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觀點和喜好。於是我不禁想著,我自己的品味是什麼呢?或者我的品味代表什麼呢?不過,我確信自己完全不想讓觀眾跟著我的品味走,而希望每個人都能建立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和想法,包括我自己。
這一年來(2008),書寫電影的頻率變得很低,電影也看的不多,自己總是對於未來、對於定位有著時而模糊時而清晰的想法。事實上,電影文字已經漸漸成為我的專業工作,這雖然是我的企盼,但也從中體會到許多與初衷想法所抵觸的難處和必須妥協的地方。唯一清楚的是,我還是喜歡電影,熱愛書寫,並且總是期許著自己所寫出來文章能夠在某個水平之上。我認真看待影評,因而它成為一種嚴格的自我鍛鍊。
分享一段我非常喜愛,且深入心坎裡的話。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關於跑步,我想說的其實是…》裡寫到:「…寫出來的東西能不能達到自己所設定的基準,比什麼都重要,而且是無法隨便找藉口的事情。對別人或許可以想辦法適度說服,但對自己的內心卻絲毫也無法矇混。在這層意義上,寫小說和跑馬拉松很類似。基本上,對創作者來說,動機是確實在自己心裡安靜存在的東西,不應該向外部求取什麼形式或基準。」
好吧,講完了。以下就是我個人去年喜愛的電影們,不分排名。
‧《頤和園》Summer Palace
時代在人們身上種下因子,時間催化發芽,歷史留下印證。《頤和園》談的不只是愛情,還有那股對人、對國、對家純然的純真與情感。在導演婁燁深情的筆觸之下,真切地臨摹大時代下人們普遍的失落與飄邈,深刻動人!
非常非常喜歡電影裡的台詞,看完之後久難忘懷。正是這樣深刻且暴烈的愛,讓人們在殘酷的現實裡,只能靠著幻想、夢境來麻醉自己,也正好反映了片中的那個時代氛圍。
‧《愛在暹羅》The Love of Siam
大器且充滿寬容的電影。雖然同志之愛是影片的主軸,但卻也沒有因此貶低他者,而是緩慢且一一的陳述各種感情。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戲是男主角夜裡偷偷離家,去找他喜歡的人;媽媽發現了兒子沒在家中,焦急擔心地開車到外面尋找;父親雖然酗酒失志在家,但卻清醒的在家苦等著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