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ct 08 Fri 2010 01:59
2010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推薦片單
- Sep 20 Mon 2010 04:05
捕捉記憶的魔術師:奇拉‧塔西米克(Kidlat Tahimik)‧(下)

「對我來說,『第三世界』的意義是『思考的方法』及『解決問題的方法』,舉例來說,車子在路上拋錨了,『第一世界』的人會舉雙手投降,但如果是菲律賓人的話,在附近的人都會靠上前去,用盡所有的方法要解決這個問題。…所以,『第三世界』這句話指的是『彈性的思考方式』以及『軟性解決的智慧』。」
─Kidlat Tahimik
--
- Sep 10 Fri 2010 06:29
捕捉記憶的魔術師:奇拉‧塔西米克(Kidlat Tahimik)‧(上)

學者E. SAN JUAN, Jr.在一篇介紹Tahimik電影的文章中提到:「也許可以這麼說,Tahimik的電影都和記憶的創建與銷毀有關,他的作品以一種批判卻同時具有創意的方式,思考著在國家的歷史中,什麼是必須保留給後代,重要而有價值的記憶和事件。」(註1)
--
- Jun 19 Sat 2010 21:51
用電影散播溫暖│雅斯敏.阿莫(Yasmin Ahmad)和她的電影

「It is as near to you as your life, but you can never wholly know it. 」─Ranbindranath Tagore
對新加坡影迷們來說,雅斯敏.阿莫(Yasmin Ahmad)應該是位頗具知名度的馬來西亞導演。她不只電影在新加坡上映,同時也為新加坡拍攝了許多廣告。她自英國修得心理學學位後,便一直待在廣告圈發展,持續了有25年之久。
- May 01 Sat 2010 00:17
圍牆外的事——《粉墨登場》與吳星螢

經歷了六年多,修剪了30多個版本,在獲得國藝會的部分補助後,吳星螢終於完成了這部紀錄反高學費運動的紀錄片《粉墨登場》,並在2009年的9月底展開了獨立巡迴映演,從台北的典藏藝術空間出發,採取售票方式,靠著賣力的宣傳和口碑相傳,在全台映演了超過40場,吸引了超過2000名觀眾。
吳星螢笑稱自己的紀錄片為「芭樂紀錄片」,希望能跳脫出一般觀眾總將紀錄片視為沉重、嚴肅的印象。片中雖以議題導向,涵蓋著對高學費的發想與探討,但更多卻著重在運動夥伴間的同志情誼,以及生命所經歷中各種酸甜苦辣。
- Feb 21 Sun 2010 13:48
【講座】228台北‧我的國際紀錄片影展之旅─從日本、瑞士到荷蘭
- Jan 25 Mon 2010 13:22
藝術的多寶格─《皇帝的玩具箱》
- Jan 13 Wed 2010 19:16
談台灣紀錄片,一門產業的概述

自90年代中葉之後,台灣紀錄片的發展向前躍進了一大步。第一所紀錄片學術單位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所在1996年成立、首屆台灣紀錄片雙年展(TIDF)於1998年創辦、1999年公視專門播映紀錄片的「紀錄觀點」節目開播,由政府委託民間團體主辦的「地方紀錄攝影工作者訓練計畫」也在1995年至1998年間培育了許多人才。
許多年之後,另一波高潮再起,不少紀錄片紛紛躍上院線市場,台灣紀錄片也漸漸開始被民眾所熟知。假如提起了《翻滾吧!男孩》、《生命》、《無米樂》……等影片,相信許多觀眾一定會點頭如搗蒜,直說這些紀錄片有多麼好看,然後聊起因為看了這些紀錄片而帶來的快樂、感觸或是啟發。
- Dec 21 Mon 2009 01:19
對公義的溫柔堅持│蔡崇隆和《油症─與毒共存》
「當你拿到紀錄的工具,紀錄什麼會最有價值?這樣的思考根深蒂固的在我的內心裡。我會認為去紀錄外在的,我們所不了解的東西,那些被忽視的、快消失的、被踐踏的、被壓迫的最有價值,也就是所謂弱勢者的部分。因為那些有權勢的人,已經有太多資源在他們身上了。照顧那些沒有被媒體照顧到的人,是我從做記者以來就一直抱持的思維想法。」
當我們談到拍攝紀錄片的選擇和題材時,蔡崇隆如此奮力地說著……
- Dec 17 Thu 2009 02:20
追探生命裡的歷史│《赤陽》與陳志和

紀錄片《赤陽》的開場,是導演陳志和拿著攝影機拍攝自己的年邁叔公。八十幾歲的叔公搭著拐杖,體態瘦弱。他以緩慢的動作翻箱倒櫃找出以前在南洋從軍的泛黃照片和書信,然後用虛弱的聲音訴說著過往的故事……
《赤陽》所記錄的,是二次大戰末期,日本政府徵召台籍青年投入太平洋戰爭,許多台灣人被枉殺或冤枉淪為戰犯的故事。這段歷史鮮少有人知道,在拍攝的過程中,導演也才赫然發現自己的叔公原來參與了這段歷史,於是開始紀錄叔公,希望以口述的方式傳承歷史。但令人遺憾的是,影片還未完成,叔公就過世了。
- Dec 15 Tue 2009 16:49
Keep Rowing│《划大船》與林建享
- Nov 17 Tue 2009 15:54
2009南方影展紀錄片初審感言
- Nov 02 Mon 2009 20:08
一場版權的文化戰役─《Remix宣言》(Rip: A remix manifesto)

由加拿大電影局(NFB)和Eyesteel Film公司一起投資製作的《Remix宣言》(Rip: A remix manifesto),是部觀念創新、思緒清楚、又頗富娛樂性的紀錄片。2008年時,先是在全球規模最大的阿姆斯特丹紀錄片影展(IDFA)裡得到了最佳觀眾票選獎,進而開始展開全球影展和電視台的放映之旅,獲獎無數。
我在2009年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YIDFF)終於看到這部大名鼎鼎的影片。影片開始之前,導演Brett Gaylor上台向觀眾打招呼,他開玩笑地說電影裡有俗稱的「好人」和「壞人」,當好人出現的時候,觀眾可以盡情喝采或尖叫,當壞人出現時,則可以開他汽水,用力的噓!
- Oct 16 Fri 2009 06:21
在直接與晃動中的激進力量,談高雄電影節「人民力量」單元

「唯有藉著生命的冒險,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哲學家黑格爾(Hegel)
似乎是延續著前兩屆高雄電影節的「藍領生活─生命故事」單元,在挑選進了許多藍領勞動者的真實故事影片之後,今年的電影節又更進一步,不再只是停留在突顯或關心人們生活的層面上,反而以更激進的立場與態度,要將觀看故事進化為動力,於是「人民力量」單元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