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日本紀錄片工作者小川紳介有感於亞洲紀錄片的匱乏,開始積極奔走,發表共同宣言:「亞洲獨立電影工作者必須團結在一起,亞洲電影將如風般騰躍起來。」他帶領著許多工作人員,創立了這個亞洲紀錄片規模最大的「山形(YAMAGATA)紀錄片影展」。1992年他(52歲)過世了,但這個兩年一次的雙年紀錄片影展不但沒有衰退,反而在經歷十幾年的光景,在2005年的現在越來越壯大,也越來越蓬勃…
從東京搭新幹線前往山形,是段約三小時的車程。然而一到站下車,便有許多志工手舉著山形影展的海報(這些志工除了可以免費看電影外,卻是還得自己支出交通費的,但影展卻仍有200多個志工),熱心的招呼著前來參加影展的導演、觀眾們,接駁專車也早已在一旁蓄勢待發。頓時,舟車勞頓的疲憊一掃而空,興奮的心情油然升起。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曾經聽聞村上春樹的文字,是無法被改編成電影的(事實上,除了80年代《聽風的歌》、《麵包店再襲擊》、《遇見百分百的女孩》曾被人改編成電影外,這20幾年來,並沒有人獲准嚐試過)。原因當然包括村上廣為人知的特殊文字風格,與書中帶著非常濃厚存在主義式的生命探索。有些人認為有自我傷懷、無病呻吟的傾向太過,但這僅只是村上的一種印象。而另一種呢,則像是社會良心,一種欲透析事件背後的專注探究,從紀錄奧姆教毒氣事件的《地下鐵事件》和《拘束的場所》,與專注神戶大地震如何影響人們的《神的孩子都在跳舞》,都可看出村上春樹的此種書寫面向。
這次改編電影的短篇小說《東尼瀧谷》,雖然年代久遠,是村上早期的作品,但卻也明白的暗示了這兩種不同風格。首先,小說從父親開始談起,大量的描寫了當代社會因太平洋戰爭所引起的種種變化,父親的角色、東尼瀧谷的命名暗喻了歷史之於人類命脈的關聯性,多少說明了作者對社會的洞察關心。而東尼瀧谷自小的個性,與最終不可避免孤伶伶孑然一身的寂寞命運,則又回歸到所謂村上式孤獨、疏離的生命原型。在這短篇小說中,除了寥寥的突發事件外,其餘都像是用平淡口氣、毫無情緒起伏安穩的傾訴著一個平凡無奇的小故事。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嗯,我正在台北電影節裡看電影,因此沒有太多時間認真寫。這篇文章在結構上也會比較散漫,大略的講一些我看過的片,會持續更新,也許可以當作觀影指南,大家就多多指教吧。
以下開始: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7) 人氣()
在〈老殘戲院紀實〉的文章中,有個朋友問到:「後來呢?那些戲院變的什麼樣了?不整修嗎?為什麼呢?」
這篇文就來試著解開這些問號,以及談談我所了解的戲院文化。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
看著台灣電影的時候,只要片中出現一句生活化的台詞,無論是髒話也好,或只是狀聲的語助詞,我就會開心不已,因為它輕易地就將電影與我的生命經驗緊密聯繫起來,讓人產生感動的共鳴,觀看《消失的王國─拱樂社》時,就是這般令人難忘的感動經驗。
「拱樂社」的原名為「麥寮拱樂社歌劇團」,由麥寮人陳澄三於1948年創立,是光復後台灣當時最具規模且家喻戶曉的歌仔戲劇團,其規模之大,不僅僅同時擁有數個戲班,也籌辦了歌仔戲戲曲學校,而劇團所到之處,觀眾總是將戲廳擠的水洩不通,場場爆滿。在往後的20餘年(電影尚未風行之前),歌仔戲可謂是最具娛樂性的庶民文化代表。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林木材寫在前面:
這是我的BLOG上第一篇轉錄他人的文章,對自己而言,有著很特殊的意義,也是間接促成我能那麼快寫完上一篇回顧的最大動力。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
被駭客入侵滿一週,其實不是要紀念這日子,來報告一下造成了什麼後果。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9) 人氣()
以下都是駭客寫的。不是我寫的,暫時保留起來。
有時 要對付卑劣只能用卑劣的手段正人君子只會被偽君子與小人欺負我對你的網誌毫無興趣 我只對你骯髒的人格有興趣所以我仍舊保留你的網誌與留言等我玩夠了 就會還你也希望你能有所警惕不要以為你可以蒙蔽所有的人你應該知道我再說什麼不要逼我撕破臉 刪除網誌留言 駭人網站第一守則 確保IP安全這是基本常識其實不怕你知道 這已經是『常識』我都可以進入你的網誌了 竊取別人帳號用無線上網方式以浮動IP即可也許真的可以找到IP 但那只是找到替死鬼而已但我實在無法像你一樣只管自己你繼續不學乖 當防火牆感覺到有人偵測IP 我將刪除你所有留言 提醒你你犯了大忌:威脅駭客 對駭客下通碟不要逼我接受像你這樣骯髒人的挑戰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為輔導級畫面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冷漠異化的社會裡,有時候需要激烈的語言與方式,才會喚起人們對週遭事物的重視關心。在台北總統戲院真正歇業之後,對於所謂藝術影院的聲援四起,影迷們紛紛擔心被中時集團購入的真善美戲院是否五月底就會拉上鐵門,憂心忡忡的深怕藝術電影就這麼死了;而獨立片商們,則擔心未來購入的新片,將會沒有放映的空間。
單單一間真善美戲院,影響竟然如此巨大。我懷疑著這些事件被一一畫上等號的因果關係,也想著究竟是不是真這麼一回事…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人生會有很多條路可以選擇,但只有用心體會,才有力量找到真正的自我。」
─ 龍唐(Parinya Charoenphol)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頭銜被《衝擊效應》奪得,使得許多人為《斷背山》聲援叫居,也引發了許多揣測與攻擊,這令我想起曾有一個思想家用星星比喻文學作品,若是將其比喻移轉到電影來,似乎更是合適,也藉此說明我對此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事件的看法。
--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守在電視旁,一直等待著奧斯卡最佳導演的頒獎時刻。
而當頒獎人宣布李安得獎時,我還真是忍不住激動,「哦!哦!哦!」叫了三聲,異常興奮,好像自己得獎一樣開心。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始終記得美國影評寶琳‧凱爾曾說過的:「影評的藝術,應該是影評人將自己的知識和熱力傳送給別人。」
台灣在電影整體環境衰敗的狀況之下,電影評論這一環節的功能,不僅沒有被彰顯,就連在報章雜誌發表的空間也被急速壓縮的可憐,更遑論出現像80年代時期影評百家爭鳴的盛況了。當時引進的許多新興電影知識與理論,對於整體環境、電影工作者亦或觀眾水平的提升,都有著相當正面的作用。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親愛的朋友們,台北的總統戲院已經倒了。五月就是真善美戲院存亡的時刻。有人發起了網路連署,請各位務必來這裡瞧瞧,關心一下這個問題吧。http://blog.sina.com.tw/savetwmovie
**********以下是個人看法************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