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影史‧影業雜談 (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訪問、整理/林木材

木:請導演先談一談《對不起,我愛你》這部影片的創作源由和構想。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6) 人氣()



「現在不比從前了,不會有什麼大不了的事的。」李道明說。

「這很難講,萬一明天我不能來上班,有誰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張毅有點慌。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在台北電影節的期間(6/24~7/9),我來來回回行走於過去西門町著名的電影街(武昌街)好幾回。在這條街上,戲院的密度之高可謂台灣第一,三、四間戲院並列著。

粗略的從外觀看去,除了招牌上的名號不同,其餘的不論在佈置、格局、販賣部的食品,甚至是影廳內部的裝潢都大同小異。曾有高人認為一但藝術創作進入了「文化工業」的型態後,將會使得藝術有如行走過工廠流水線般的被生產出來,而漸漸的有標準化、齊一化的現象,扼殺了個性化的存在。(好比類型電影即是因片廠制度而誕生的。)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在〈老殘戲院紀實〉的文章中,有個朋友問到:「後來呢?那些戲院變的什麼樣了?不整修嗎?為什麼呢?」

這篇文就來試著解開這些問號,以及談談我所了解的戲院文化。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



以下為輔導級畫面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冷漠異化的社會裡,有時候需要激烈的語言與方式,才會喚起人們對週遭事物的重視關心。在台北總統戲院真正歇業之後,對於所謂藝術影院的聲援四起,影迷們紛紛擔心被中時集團購入的真善美戲院是否五月底就會拉上鐵門,憂心忡忡的深怕藝術電影就這麼死了;而獨立片商們,則擔心未來購入的新片,將會沒有放映的空間。

單單一間真善美戲院,影響竟然如此巨大。我懷疑著這些事件被一一畫上等號的因果關係,也想著究竟是不是真這麼一回事…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頭銜被《衝擊效應》奪得,使得許多人為《斷背山》聲援叫居,也引發了許多揣測與攻擊,這令我想起曾有一個思想家用星星比喻文學作品,若是將其比喻移轉到電影來,似乎更是合適,也藉此說明我對此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事件的看法。

--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有些事不說,您可能不知道。即使我現在寫出這篇文章,也實在是慢了點呀…
--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前言》
2000年的《臥虎藏龍》揚名國際,在各大影展紛紛奪獎,李安頓時成為世界名導,而《臥虎藏龍》回籠台灣上映時,也獲得諸多讚賞,成為近年來罕見的口碑與票房兼具電影,然而當年在金馬獎的爭奪上,卻也有不少國產影片與之爭鋒,到了今年(2003)卻已不復見,然而導致《臥虎藏龍》成功的「跨國合作」模式,卻也另其他優秀的電影創作者找尋新的出路、紛紛效法,在國內資金普遍缺乏的情況下,似乎也只能向海外發展,好圓自己的電影夢。然而在「跨國合作」模式的效應下,突顯了國內電影整體環境的許多問題,並產生了弔詭與可笑的現象,以下各點則為個人對此台灣電影工業的環境與現象觀察。

一、「短視近利的心態」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國內市場的危機(內憂)

1.政府態度:
爭議不停的「輔導金政策」問題,引起電影業者的關注,此政策廢除與否將影響業者是否願意繼續支持國內導演的創作,或者新生代導演的投入。輔導金十年前設立,目的是輔導優良影片。不過,在官方、民間都拿不出救國片的對策下,輔導金竟淪為台灣電影最重要的拍片資金,新聞局反成了「全國最大片商」;輔導金愈輔愈倒的爭議不斷出現,但有鑒於輔導金電影幾乎是台灣電影目前四分之三的產量,新聞局不敢輕言廢止。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你有多久沒進戲院看過台灣電影了?
也許,它需要你的幫助!

1.「合縱連橫」: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想在所謂的7年級生記憶裡,台語片只是《無言的山丘》、《悲情城市》、或者是國台語混雜的《熱帶魚》、《天馬茶房》,然而台語對於過去庶民的文化親和性,已非我們所能想像,以下就印象簡單講述台語片的興衰史。

一,台語片與歌仔戲的難分難捨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