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l 03 Sun 2005 17:13
我看《Numbers》(數字拼圖)
- Jun 13 Mon 2005 06:44
記《無米樂》台南推片經驗(四)
- Jun 09 Thu 2005 15:40
記《無米樂》台南推片經驗(三)
- Jun 05 Sun 2005 15:47
記《無米樂》台南推片經驗(二)
- Jun 03 Fri 2005 03:39
記《無米樂》台南推片經驗(一)
- May 28 Sat 2005 11:12
文化包場‧包場文化
- May 23 Mon 2005 02:51
記 《無米樂》三天初映

看了一些報導,原來行政院長也有去參加《無米樂》的台北首映會,甚至連崑濱伯等主角也上去了,哈!真是熱鬧非凡呢。台南這邊雖然相對的冷清很多,但觀眾其實也很熱烈,只是狀況真是不少。我來紀錄一下,從520當天開始吧。
第一天‧共三場‧觀影人數70。(緊急)
- May 19 Thu 2005 14:54
給一個初製作紀錄片朋友的禮讚!
就自己的經驗來說,能夠理解到「影像」那種可怕與龐大的可能性與影響力,是在於看完一部異常感人的紀錄片〈月亮的小孩〉,自此之後,不僅僅迷戀上了紀錄片的魅力,對於影像的態度,也從原本的輕鬆娛樂,轉變到認真嚴肅以對。
接著引起我興趣的,已不是那些身經百戰的紀錄片老手們的影片。我時常在想,究竟要通過怎麼樣的訓練與課程,拍出來的紀錄片才會被肯定,被稱為所謂的「好」?
要單純論述影片本身的好壞,不外乎是就形式與內容加以分析,而攝影、敘事手法、剪接....等等,各項能夠在電影相關技術類書籍出現的名詞,都有著一定的評斷標準。紀錄片當然也不例外的必須接受這些審視,在經歷多場的紀錄片映後討論,上述的各種名詞被提及的次數多不可數,但對於「人」的討論,實在少之又少。
- May 17 Tue 2005 23:03
《無米樂》,哇哈哈!
- May 15 Sun 2005 17:37
手工紀錄、苦行推銷,《無米樂》好看嗎?
- May 15 Sun 2005 01:33
《無米樂》究竟能做什麼?

在經歷過很多很多次的紀錄片映後座談經驗後,我發現有一個問題肯定會入圍觀眾發問排行版前五名,那就是─「請問導演,你希望觀眾能從這部紀錄片裡獲得什麼,或是能做(實踐)什麼?」
這個問題常常讓導演面露難色,然後強調說紀錄片工作者只是藉由影像呈現出一個事實,並且加入一些自己對這個事實的觀點與看法,沒有辦法也沒有能力去改變這個事實或社會的現況…
- May 15 Sun 2005 01:26
天在看‧老天爺眷顧《無米樂》

您好,我是林木材。《無米樂》台南場的售票員。
昨天試映會的激情夜已過,感謝各方義務的贊助,還有很乖的看完影片的觀眾。莊導演很辛苦的跑下來,趕完兩場後小聊了一下彼此現在的狀況,然後又坐夜車回去台北了,真辛苦!(這期破報封面是關於《無米樂》,請自行索取,或去網路上看破報,但是網路上破報我怎麼找不到這一期的《無米樂》。)
- May 13 Fri 2005 00:38
讓《無米樂》業務員想一想

您好,我是林木材。《無米樂》台南場的業務員。
這幾天,我把我的MSN暱稱改成「看《無米樂》!才是愛台灣啦!」。好像看了《無米樂》,就可以去愛台灣…(這裡我要罵一下自己,忘了是哪個有名的人說過:「東西要被消費,先要成為符號」。媽呀!我居然不知不覺把《無米樂》變成愛台灣的符號,好可怕。所以我改了暱稱了。好險!)
- May 09 Mon 2005 02:28
台南與急待救援的《無米樂》

您好,我是林木材,《無米樂》在台南場的負責人。
77歲種稻的崑濱伯常說:「做田就是坐禪,無米也要快樂」。這部曾榮獲南方影展最佳票選獎的《無米樂》在各方引頸盼望中終將在5月20日在台南國賓影城上映了。《無米樂》的主角是台南縣後壁鄉的一群老稻農,此片紀錄下了台灣農村的真實生活,他們如何辛苦的耕作,以及對天、對土地的情感。而台灣加入WTO後的對農業衝擊首當其衝,他們又該如何面對呢,甚至他們的生活哲學─「無米也要快樂」究竟是怎麼樣的人生觀,歡迎各位一同前往觀賞。這是一部好評不斷的紀錄片,真實動人,在台灣電影環境極困頓的同時,紀錄片則以近乎手工業的方式在進行宣傳映演,此片也很難得的在台南上映,期盼各位台南鄉親朋友不要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請大力推廣,不僅僅支持《無米樂》,也支持台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