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知道《Numbers》這部影片的人,一定是非常少數。因為我也是在全然意外的情形下(台北電影節劇情片入圍),碰巧的看見這部頗俱商業電影企圖的野心之作,而且非常符合所謂「好看」的原則,讓我印象頗深。

《Numbers》的劇情大綱寫著:「建國是個認真的上班族,只是從小他就覺得自己是個衰神。今天,總公司派人來裁員,精神恍惚、不斷出槌的他,眼看就要成為被開除的頭號目標。只是,前一晚睡覺時做的怪夢裡,許多細節都在今天一一發生,其中包含了六組模糊的號碼。彩金上看十億,眼看就要封牌,這六組數字,會讓他一夕間走上彩色的人生,還是指引他走向黑暗的深淵?」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四、散場之後

一個19歲的觀眾在問卷上寫著:「第一次在電影院看到這樣的影片,我想給我媽媽看,因為他一定會很開心!」。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補遺與雜談

(其實還有很多事情很難寫出來,不知道該怎麼表達。這篇當作雜亂的補充吧!)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二、映演期間

台南520上映之前,試映會、網路郵件轉寄、BBS文章、DM發送…等能做的幾乎都做了(有些宣傳稿自己寫,自己上網路貼)。但一些在正常時序下應該出現在報章雜誌的《無米樂》文章卻出現的很少,而偏偏這些傳播的力量又很強,當時很懷疑中映公司究竟有沒有考慮到這個宣傳的方式。(後來有,其實也是慢了)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這個故事出乎意料的長,也出乎意料的讓我印象深刻。寫出來,只是希望能藉此讓大家看到一些問題,或是對一些初推片者能有幫助。如此,也藉以回報那些我無法償還的人情債吧!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到這篇文章,我不禁為《南方澳海洋紀事》與這個學生捏一把冷汗。

唉,難道每次紀錄片上院線都要這麼苦嗎...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說法:「包場的意義是某團體對影片有認同,願意以比較大的金額贊助」。

2004年的九月,是全景映象季最熱鬧的時候,也是我第一次聽到「包場」這回事。然而後來才經過管道得知,其中有一場《生命》被某政府單位包場,結果偌大的200人廳院,才坐了稀稀疏疏不過十幾人。說給我聽的人很氣憤,我也驚訝的睜大了眼睛…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了一些報導,原來行政院長也有去參加《無米樂》的台北首映會,甚至連崑濱伯等主角也上去了,哈!真是熱鬧非凡呢。台南這邊雖然相對的冷清很多,但觀眾其實也很熱烈,只是狀況真是不少。我來紀錄一下,從520當天開始吧。

第一天‧共三場‧觀影人數70。(緊急)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就自己的經驗來說,能夠理解到「影像」那種可怕與龐大的可能性與影響力,是在於看完一部異常感人的紀錄片〈月亮的小孩〉,自此之後,不僅僅迷戀上了紀錄片的魅力,對於影像的態度,也從原本的輕鬆娛樂,轉變到認真嚴肅以對。

接著引起我興趣的,已不是那些身經百戰的紀錄片老手們的影片。我時常在想,究竟要通過怎麼樣的訓練與課程,拍出來的紀錄片才會被肯定,被稱為所謂的「好」?

要單純論述影片本身的好壞,不外乎是就形式與內容加以分析,而攝影、敘事手法、剪接....等等,各項能夠在電影相關技術類書籍出現的名詞,都有著一定的評斷標準。紀錄片當然也不例外的必須接受這些審視,在經歷多場的紀錄片映後討論,上述的各種名詞被提及的次數多不可數,但對於「人」的討論,實在少之又少。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您好,我是林木材。《無米樂》台南場的DM鋪貨員。

今天台南天氣好熱,早上根本不想出門辦事情,不然肯定被曬死。不過早上倒是發生了一件很好笑的事情。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接觸紀錄片後一段時間後,最難回答的問題,莫過於被別人問「這部片好看嗎?」。不過自己卻也常不自覺的脫口而出「好看嗎?」,害得週遭的朋友一臉茫然、不知所云。(其實問「誰演的」更難回答)

我自從接了《無米樂》在台南上映院線的負責人後,就要開始到處去宣傳、講話,不過我始終不提這部影片到底「好不好看」,我希望大家自己去看。而我當然是很認同《無米樂》,才會接下這個工作,因此,由我來推薦或講述這部電影怎麼個好,怎麼個棒,其實對於沒看過的人來說,根本是沒個準的!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經歷過很多很多次的紀錄片映後座談經驗後,我發現有一個問題肯定會入圍觀眾發問排行版前五名,那就是─「請問導演,你希望觀眾能從這部紀錄片裡獲得什麼,或是能做(實踐)什麼?」

這個問題常常讓導演面露難色,然後強調說紀錄片工作者只是藉由影像呈現出一個事實,並且加入一些自己對這個事實的觀點與看法,沒有辦法也沒有能力去改變這個事實或社會的現況…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您好,我是林木材。《無米樂》台南場的售票員。

昨天試映會的激情夜已過,感謝各方義務的贊助,還有很乖的看完影片的觀眾。莊導演很辛苦的跑下來,趕完兩場後小聊了一下彼此現在的狀況,然後又坐夜車回去台北了,真辛苦!(這期破報封面是關於《無米樂》,請自行索取,或去網路上看破報,但是網路上破報我怎麼找不到這一期的《無米樂》。)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您好,我是林木材。《無米樂》台南場的業務員。

這幾天,我把我的MSN暱稱改成「看《無米樂》!才是愛台灣啦!」。好像看了《無米樂》,就可以去愛台灣…(這裡我要罵一下自己,忘了是哪個有名的人說過:「東西要被消費,先要成為符號」。媽呀!我居然不知不覺把《無米樂》變成愛台灣的符號,好可怕。所以我改了暱稱了。好險!)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您好,我是林木材,《無米樂》在台南場的負責人。

77歲種稻的崑濱伯常說:「做田就是坐禪,無米也要快樂」。這部曾榮獲南方影展最佳票選獎的《無米樂》在各方引頸盼望中終將在5月20日在台南國賓影城上映了。《無米樂》的主角是台南縣後壁鄉的一群老稻農,此片紀錄下了台灣農村的真實生活,他們如何辛苦的耕作,以及對天、對土地的情感。而台灣加入WTO後的對農業衝擊首當其衝,他們又該如何面對呢,甚至他們的生活哲學─「無米也要快樂」究竟是怎麼樣的人生觀,歡迎各位一同前往觀賞。這是一部好評不斷的紀錄片,真實動人,在台灣電影環境極困頓的同時,紀錄片則以近乎手工業的方式在進行宣傳映演,此片也很難得的在台南上映,期盼各位台南鄉親朋友不要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請大力推廣,不僅僅支持《無米樂》,也支持台灣文化。

fans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